美国前总统拜登,自半年前卸任以来,是否将再次复出?近期,一则消息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位82岁的前总统竟然成为了欧洲领导人的“求助热线”。
近期,拜登在加州的一次演讲中透露,他频繁接到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领导人的来电,他们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和北约政策表示不满,认为这些政策变动无常,甚至有人希望他能够重新掌权。对于这些诉求,拜登的回答颇具深意:“我不会直接介入,但我会提供建议。”
这一看似普通的“抱怨”实际上揭示了欧美关系裂痕的冰山一角。拜登的“建议”是否真的意味着他对特朗普的公开挑战?
为何欧洲国家会选择“落魄总统”?这需要追溯到特朗普的一系列对外政策,特别是他针对盟友的“三刀政策”,直击了盟友的核心利益。
特朗普在重返白宫后,立即对全球贸易发起了关税战,不仅针对了非盟友国家,甚至连盟友也不放过。他签署的“对等关税”政策,对超过100个国家征收最高达70%的关税,其中包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传统盟友,它们成为了首批受打击的对象。
德国的汽车制造商面临美国出口订单的大幅减少,法国的能源企业暂停了投资计划,西班牙财长甚至公开指责这是一场“经济战争”。更让欧洲感到失望的是,特朗普在对中国实施关税的同时,却迅速签署了三道行政令,解除了对中国部分商品的限制,这在盟友眼中被视为美国领导力崩溃的迹象。
北约解体,东欧国家面临安全真空。拜登政府期间设立的北约“协调中心”,原本是东欧国家抵御俄罗斯威胁的“安全屏障”。然而,特朗普以“精简开支”为名,将该预算削减一半并交由五角大楼管理,引发波兰总统杜达的强烈批评,他指责这是“背叛盟友”的行为。
更为严重的是,特朗普在私下推动俄乌停火谈判时,不仅将欧洲排除在外,还迫使乌克兰以稀土资源作为交换条件以获取军事援助,这一行为被指责为“将战争当作交易”。
近期推出的所谓“大而美”法案,对盟友的财政和价值观都造成了双重损失。特朗普力主该法案看似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实则暗藏两大有害条款:一是取消新能源补贴,打击欧洲的绿色产业;二是强迫欧洲在购买美国低价天然气时,断绝与中国企业的风电和电池合作。
法国能源部长对此表示强烈不满:“美国无权干涉我们选择合作伙伴!”
即便拜登已经离任,他仍不时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进行评论。这种“退居幕后仍活跃”的状态,背后也有着其个人的考量。
拜登在讲话中表达了对自身政绩流失的痛心,指出其任内促成的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体系等关键成就已被特朗普政府废除。他尤其担忧特朗普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质疑,这威胁到了自罗斯福新政以来建立的福利共识。
尽管82岁的拜登身患晚期前列腺癌,他仍以“制度守护者”的身份发表言论,旨在防止特朗普破坏其执政基础。
此外,拜登还考虑为欧洲提供一个情绪宣泄的渠道,因为欧洲对特朗普的容忍已接近极限。关税战使得德国工业遭受重创,北约的缩减让东欧感到不安,而美俄之间的秘密谈判更是引发了法国对主权受辱的强烈批评。
然而,马克龙、朔尔茨等领导人在公开场合无法与白宫对抗,因此拜登成为了唯一敢于为盟友发声的“代言人”。尽管这一角色并无实际权力,但它却能放大欧洲的不满情绪,并迫使特朗普调整其策略。
此外,特朗普还视拜登的行动为对总统权威的挑战,甚至以取消欧洲关税豁免作为反击。然而,拜登的真正目的是唤醒民主党的抵抗力量:他批评《大而美法案》以穷人的福利补贴亿万富翁,并预测该法案将导致4万亿美元的债务增加,直击中产阶级选民的痛处。尽管这种舆论攻势难以阻止法案的通过,但它为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准备了反击的武器。
然而,欧洲国家应当认识到,拜登并非欧洲的“救世主”。尽管欧洲领导人不断与其联系,拜登仅承诺“提供建议”,因为他深知直接干预现政府的外交政策可能适得其反,加之他自身的健康状况,也使得他难以采取实质性措施。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遭到了反噬,他通过关税手段对盟友施加压力,却导致了美国西海岸港口的停摆和供应链的崩溃;他强推的“大而美法案”引发了两党之间的激烈争论,被批评为“用民粹主义绑架经济”。
欧洲正迎来“战略觉醒”,德国和法国带头推动欧盟的防务自主化进程。波兰和立陶宛共同建立了“东欧安全联盟”。欧盟外交官直言:“在拜登时期,我们还能收到群聊通知,而现在连‘已读’提示都没有了。”
欧盟已启动针对“反经济胁迫”的法案,计划对美国在锂电池和农业补贴方面进行反击。德国和法国与中国汽车企业携手推进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不顾美国白宫的“脱钩”警告,并积极介入俄乌谈判。此外,法国与非洲国家合作成立了矿产联盟,旨在削弱美国的资源霸权地位。
特朗普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他把拜登的干预看作是对总统权力的挑战,并利用关税作为手段迫使欧洲作出选择。他的基本思路依旧坚持“美国至上”的零和游戏规则,要么全面服从,要么面临全面破裂。
在美国两位前总统在国际舞台上公然对峙之际,遭受损失的是整个西方联盟的信誉。欧盟委员会的前官员直言不讳地指出:“与其向拜登寻求安慰,不如考虑如何应对特朗普挥舞的关税大棒!是选择屈服求生,还是选择联合抵抗?”
拜登与特朗普之间的对决,实际上体现了美国内部两种世界观的激烈对抗:一方致力于多边合作和联盟的价值观,而另一方则推崇单边主义和交易型外交。在这场角力中,双方均未获得明显优势。特朗普的政策加剧了全球的不稳定,而拜登的“幕后策略”则凸显了美国政治的深刻分歧。对此,欧洲国家已经在冷静的观察中吸取了教训:绝不能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随着这位步入晚年的前总统带着病痛之躯为同盟国提供意见,而白宫的现任领导人则以关税作为对“不顺从”的欧洲的反击,这一对抗已经超出了个人间的恩怨。目前,挑战已经明确呈现,若欧洲决定采取战略独立,并加快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融合,美国的霸权地位将面临真正的衰落。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