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在台海问题上愈发强硬,其背后原因在于中国认为美国不会采取实际行动。

德国媒体指出,近年来中国台海问题上愈发强硬,其背后原因在于中国认为美国不会采取实际行动。然而,美军在伊朗的军事行动展示了其军力的强大,这或许会促使中国重新评估其在台海的策略。

进入2025年,国际局势波诡云谲,各大国之间的博弈愈发激烈。台海问题作为中国的重要底线,近年中国强硬的态度引起了全球关注。德国媒体提出一个假设:中国之所以敢于强硬,是因为确信美国不会真正动手。然而,6月21日美军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揭示了美国军力的实际实力。这或许会引发中国对台海策略的重新考量。这一悬念背后,是军事对抗的深层逻辑,还是大国意志的暗中较量?

2025年6月21日,美军出动B-2轰炸机,使用GBU-57/B巨型钻地弹轰炸伊朗福尔多核设施。该设施位于山中,深度达80多米,据称能抵御常规打击。美国国防部公开宣布,伊朗核计划已被彻底摧毁至“石器时代”。但不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结果显示辐射正常,核心设备已被伊朗转移。美国自身的情报评估也承认,此次空袭最多只能使伊朗核计划推迟几个月。

2025年4月,解放军进行了“雷霆海峡-2025A”大规模演习,山东号航母携歼-35隐形战机抵达台岛东侧,东风-16弹道导弹和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接连亮相。这套“四位一体”联合作战体系,包括歼-20突防、空警-500预警、运油-20续航、攻击-11压制,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形成了一张大网,东风-21D、东风-26D“航母杀手”锁定第一、第二岛链,北斗卫星和量子通信支撑起2000公里的战场感知。

德国媒体的推断是,中国认为美国不敢动手,因此敢于在台海强硬。他们认为,美国正忙于全球事务,无暇顾及台海。然而,伊朗空袭事件发生后,德国媒体认为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其策略。但这种观点并不成立。伊朗行动的效果有限,而中国在台海的准备是为了国家统一,决心和能力均不容小觑。

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虽然口头上支持,但在实际冲突中难以指望。菲律宾海军实力薄弱,2025年4月与美国的“肩并肩”军演虽然热闹,但“堤丰”导弹系统的组装进展缓慢,实战能力有限。日本受宪法限制,难以发挥重要作用;澳大利亚距离较远,难以发挥实际作用。美国海军40%的舰艇维修困难重重,F-35战机的出勤率不足一半,而其造船能力更是远落后于中国。反观中国,每年建造的军舰吨位是美国的3倍,战机的生产能力也明显领先。尽管军费仅占GDP的1.5%,但1.78万亿人民币的投入物有所值,055型驱逐舰的造价仅为美国同类舰艇的五分之一,且性能毫不逊色。一旦战场态势感知系统展开,2000公里内的任何动静都无所遁形。

从战略角度来看,美国并未占据优势,伊朗的核计划并未被彻底扼杀,更多是政治层面的博弈。中国在台海的A2/AD防御体系正是针对美国设计的,通过导弹、舰艇、卫星等组合攻击,即便是美国航母进入南海,也需谨慎评估能否度过72小时的危机。台海对中国的核心利益至关重要,多年的军事现代化并非一场空谈,不可能因为一次空袭而改变。

未来,中国将继续进行常态化演训,逐步提升装备水平,巩固优势。美国的伊朗行动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效果有限,更多的是象征性的震慑。台海的局势最终取决于实力对比。中国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不会被外部风浪所动摇。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图片[1]-近年来中国在台海问题上愈发强硬,其背后原因在于中国认为美国不会采取实际行动。-illusion中国 - - i社游戏-illusion中文汉化官方网站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