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钛新能源股权遭遇冻结,董明珠遭遇意外打击!
近期,格力电器旗下的子公司格力钛新能源的股权被依法冻结,这对本就处于亏损状态的格力钛而言,无疑加重了其困境。
此次被冻结的股权总额高达18.06亿元,占格力钛全部股权。
格力钛迅速作出声明,强调这一行为仅是公司前实际控制人魏银仓的个人行为。
回溯至2015年,魏银仓未经授权私自盗用公司公章,进行违规担保,这才引发了当前的冻结事件。
尽管如此,这一事件并未对格力钛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作为格力钛的首席掌舵人,董明珠未曾料到自己会在同一位人物身上连续犯错。当初,她不顾众多反对声音,毅然决然收购银隆,只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汽车制造梦想。
然而,如今看来,她的这一路径并不平坦。与此同时,她不断批评的雷军,在汽车制造的道路上似乎并未遇到强劲的对手。
银隆新能源专注于电池、电机及新能源整车的研发和生产销售,公司由魏银仓创立。2021年,该企业被董明珠收购,并更名为格力钛。在商业征途中,顺利并非易事,对于董明珠而言,与魏银仓的合作是她遭遇的最大的挫折之一,而这并非她与魏银仓首次发生欺诈行为。
在2018年,魏银仓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公司资产超过10亿元。鉴于其非法所得,他不可能坐视问题暴露,因此在事件曝光前,他已逃往国外。
与魏银仓的合作让董明珠深感懊悔,但她面临的难题远不止于此,格力钛的困境同样让她头痛。
回顾2016年,银隆新能源客车年销量达到6200辆,位居行业第三,这一成绩让众多新能源车企羡慕。
然而,时至今日,银隆在排行榜上已无踪影,据权威机构预测,其当前市场份额不足3%。
从其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
2021年,银隆净亏损达4.17亿元,2022年亏损加剧,净亏损高达19.05亿元。
到了2024年,亏损仍未得到遏制,上半年亏损已达19.05亿元,此时的总负债高达247.86亿元。
这些数据表明,格力钛近几年发展状况不佳。
实际上,在决定收购银隆之际,董明珠并非冲动行事,她的决策基于深思熟虑。
其初衷在于推进造车业务,并助力格力拓展销售渠道。
若能将格力的业务与新能源汽车相结合,将格力产品嫁接到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电机、压缩机等领域,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自产自销的想法听起来颇具吸引力,但实施起来却面临重重挑战,因为格力钛的发展并未达到预期。
目前,格力钛的亏损问题日益严重,尽管格力集团提供支持,但若不能迅速找到止损的方法,格力可能会因此受到拖累。
回顾收购之初,董明珠对格力钛的发展充满信心,她甚至预测国内一半的大巴市场将采用钛酸锂技术。
然而,现实情况是,格力钛并未为格力增添光彩,反而持续消耗着格力的资源。
董明珠对银隆的收购计划始于2016年。
彼时,银隆公司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董明珠洞察到其未来前景广阔,因此计划以130亿元的价格将其纳入旗下。
然而,她的这一大胆举动并未获得股东们的支持,许多股东担心此举会损害自身利益,因此强烈反对她的收购提议。
尽管如此,董明珠并未因此放弃,她对银隆的收购决心坚定,志在必得。
随后,董明珠邀请了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地产巨头王健林等人,加上自己的10亿元资金,总计筹集到30亿元,从而成功获得了银隆22.388%的股权。
然而,这还不足以满足她的野心,她渴望掌握银隆新能源的绝对控制权。
紧接着的第二年,她继续增加投资,连续两次购买银隆股份,使其成为银隆的第二大股东。
只有深入了解内部,才能全面了解事物的全貌。
加入银隆后,董明珠发现公司面临两大严峻挑战:一是管理层利用公司漏洞进行大量非法获利,二是公司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
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对于董明珠而言,困难即是机遇,因此她选择迎难而上。
2021年,她再次购买了银隆30.47%的股权,自此格力电器成为银隆的第一大控股方。
董明珠始终坚持对自身判断的信任,即便在魏银仓多次设陷的情况下,她仍旧坚信格力钛是一家优秀的公司。
自收购以来,格力钛的发展陷入困境,持续依赖格力的支持以维持运营,然而董明珠仍旧深信格力钛能够逆境重生。
进入2023年,她公开发言,对格力钛能够实现自主发展充满信心。
她同时呼吁给予格力钛更多的时间,因为填补这些坑洞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她相信情况将在明年有所改善,并坚信前方有光明在等待。
然而,两年过去了,格力钛的发展仍然未能达到预期,这个坑似乎还需要更长时间来填补。这位坚强的女性,她的信心是否依然如初,令人好奇。
格力钛为董明珠带来了不少挑战,然而,格力自空调起家,确实亟需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家电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董明珠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认识到,要在市场中立足,绝不能依赖单一产品,因此她早早开始进行战略布局。
在2015年,她推出了格力品牌的首款手机,定价为1600元。
显而易见,她在手机行业已精心准备多时,她甚至自信满满地宣称:“我若投身手机行业,超越小米不过是时间问题。”
然而,遗憾的是,她的这些豪言并未转化为现实。
格力手机的推出因配置不足且价格不菲,导致销量远未达到预期,以至于在消费者尚未广泛认知之前,便草草收场。
提及这一点,不得不提及她与雷军之间的纷争。两人曾在2013年立下“10亿赌约”。
尽管董明珠在赌约中获胜,但两人之间的纷争并未随赌约的落幕而平息。
去年,她在一次访谈中提及,小米空调因侵权问题需赔偿她50万元,此言一出,小米方面随即予以否认。此外,她亦在多个公开场合对小米进行批评,然而这些负面言论并未对小米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造成影响。
当前,家电行业竞争激烈,各品牌在价格和质量上展开激烈角逐。消费者更倾向于高性能与高性价比的结合,因此即便格力在质量上值得信赖,但价格偏高仍是一大障碍。
对于格力而言,要想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现年71岁的董明珠,依然在为自己的事业拼搏。她曾不断尝试创新,但似乎尚未找到属于自己的新路径。如今,她将全部身家投入造车事业,但前景尚不明朗。是继续坚持,实现心中的造车梦想,还是选择放弃部分业务以保留实力,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