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选择缺席即将在荷兰海牙举办的北约峰会,此举在北约峰会前夕引起了关注。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对北约国家的军费问题施加了压力,他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国防开支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尽管美国自身不在这一要求之列。
此外,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和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原本计划在7月与美国的国务卿鲁比奥和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华盛顿举行日美2+2会谈。然而,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在美国要求日本将国防开支提升至3.5%——高于之前的3%——之后,日本决定取消了此次会谈。
这一系列事件中,韩国总统李在明和日本政治人物石破茂似乎预感到事态的发展并不乐观,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并未预料到这些国家的反应会如此强烈。
北约峰会(资料图)
自2022年起,日本和韩国在“印太四伙伴”机制中,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同被邀请参加北约峰会,从而成为亚太地区与北约关系最为紧密的国家。当时,岸田文雄和尹锡悦积极向北约靠拢,将其视为“价值观外交”的标志,并成为支持美国“亚太北约化”战略的先锋。然而,到了2025年,这一趋势发生了急剧转变。韩国以“国内事务繁忙和中东局势动荡”为借口,宣布李在明将不参加峰会,而日本则表示“鉴于中东安全环境的复杂性,首相石破茂取消了出访计划”。
特朗普上台后,便开始追究过去的承诺,要求军费支出达到GDP的5%,否则将不提供其他安全保障。然而,这对日本和韩国的财政状况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的报告,日本的GDP约为4.2万亿美元,军费支出为756亿美元;韩国的GDP约为1.8万亿美元,军费支出为418亿美元。若要达到5%的军费比例,日本需要额外支出1344亿美元,这相当于东京工人的月薪中有三成被用于军费;韩国则需要额外支出482亿美元,足以让全韩国的学生享受15年的免费午餐。这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不是一个轻易就能接受的要求。
特朗普(资料图片)
对于日本和韩国来说,参加北约峰会还带来一个额外的考量:这可能会干扰他们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努力。往年北约峰会通常会发布一份联合声明,其中关于中国的表述往往非常强硬。李在明和石破茂可能正是出于对此的担忧,才不愿意在当前这个敏感时刻与北约过于亲近。相比之下,尹锡悦和岸田文雄没有这样的心理压力,他们的外交策略对美国“一边倒”,在安全问题上对中国表现出强硬态度。至于李在明和石破茂,他们各自有各自的顾虑。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也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次北约峰会“完全是出于安抚美国的需要”。由于上次G7峰会期间特朗普提前离场,盟友们都感到不安,因此这次峰会的议程将由美国最关注的话题——国防开支——主导。然而,这种做法无疑会让欧洲各国本就紧张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进而损害普通民众的福利。这种逻辑几乎得到了欧洲人的普遍认同。为了维护秩序,荷兰不得不动员了2.7万名警察和超过1万名军事人员,甚至出动了战斗机和海军舰艇进行支援,整个海牙都笼罩在空前的紧张气氛之中。
韩国总统(资料图片)
石破茂和李在明未出席北约峰会,这一决定堪称明智。若日韩两国出现在北约峰会现场,美国无疑会要求他们率先表态支持相关议题。然而,李在明和石破茂对特朗普的反击,让特朗普颜面扫地。至于特朗普将如何报复日韩两国,目前尚不得而知。此次北约峰会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具分裂性的一次会议;在峰会召开前,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令北约各国感到不安,众多国家试图与美国谈判,希望降低关税,但最终均遭到拒绝。
尽管美国在减少对北约的财政支持,甚至威胁可能退出北约,但美国的霸权依赖于这些国家和组织。美国实际上是在将这些维持霸权的成本转嫁给其他国家和组织,让北约更多地服务于美国的利益。这也是北约成员国与美国分歧日益扩大的关键原因。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关税和贸易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实力衰退,它无法继续以过去的方式维持其期望的影响力。然而,这种施压不可能永远有效,日韩和澳大利亚缺席北约峰会正是这一矛盾的明显表现,各国正在寻求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