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长声称有能力战胜中国,此言一出,美国三大部长紧随其后发表言论,然而,特朗普的态度却突然出现转变。
美国此举表面上看似强硬,实则透露出一种紧张情绪。
一方面,他们在军事上展示威慑力,另一方面,却在经济和外交领域采取低调的妥协策略。
这种双重策略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种图谋?
在2025年5月31日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国际安全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发表了诸多针对中国的负面评论。
赫格塞斯作为美国国防部长,其言辞通常反映了美国政府军方立场。
与此同时,两艘美国航母分别在日本海和南海邻近水域亮相,展现了随时准备采取行动的姿态。
这一系列动作,被众多国际媒体解读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姿态,旨在通过军事部署和强硬言论,对中国实施战略遏制。
赫格塞斯在香会上发表的言论,显然是对中国的一种强硬立场表达。
他不仅重申美军处于随时准备状态,还坚信美军必能取得胜利。
这种言论是近年来美国国防部长中最直白的一次表达。
美国真的能够战胜中国吗?
目前观察,美军在若干传统领域,诸如海军舰艇数量、空中攻击能力以及高端武器系统等方面,依旧保持着一定的优势。
中国的近年中国发展势头强劲,尤其在信息战、电子战、无人机、网络攻击和反舰导弹等新兴作战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赫格塞斯所宣称的胜利信念,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传统军事力量的评价。
然而,当前战争形态正经历深刻演变,仅凭航母、战斗机和核潜艇等传统力量,已难以轻易决定胜负。
赫格塞斯发表完观点后,美国政府随即有三位重要部长相继就中国议题发表言论,这几乎构成了一场针对中国的舆论攻势。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公开发表了对中国延迟中美关税协议进度的批评,并威胁要对我国施加后果。
不久前在日内瓦举行的谈判中,中美双方就关税问题初步达成了协议,商定在接下来的90天内分阶段降低彼此高达115%的关税壁垒。
理论上,鉴于谈判仍在进行,且距离最终截止日期尚有充裕时间,美国商务部长为何会如此迅速地发起挑战?
随着我国近期对稀土出口政策的调整,对欧盟、韩国等国家实施了放宽管控,但针对美国的稀土出口政策却尚未放宽。这一情况导致美国稀土储备紧张,部分高端制造业甚至面临供应链断裂的风险。这一局面激起了卢特尼克的强烈情绪,使他迫切希望对中国施加压力。
国土安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也加入讨论。
她的观点侧重于政治领域,指出中国对美国高校的渗透行为,意图通过学术界对美国科技和思想施加影响。
诺姆的言论显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其核心目的是将中美之间的矛盾从社会层面升级。
在美国,部分政治人物中流行这样的观点,然而,它的影响并不显著。
众多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组织均对这种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红色恐慌式指责表示反对,因为这些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实际上为美国的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较于前两位部长,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言辞显得更为冷静。
他指出,美国并不打算与中国在经济上断绝联系,尤其是在半导体、药品等至关重要的行业。
然而,他也着重指出,美国需要强化对中国技术企业的监管力度,以避免中国在全球高科技市场的支配地位。
此言看似谦恭,实则隐含锐意。
贝森特在平抚市场不安的同时,亦流露出对中华科技兴起的警惕态度。
这正是近年来美国不断对华科技企业采取行动的深层原因。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实施了极端的施压措施,特朗普政府继承了这一做法。一方面,美国加快了对中国芯片和高端设备的制裁步伐,另一方面,在部分议题上,美国开始展现出一定的放松态度。
在赫格塞斯发表强硬言论的当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突然宣布,将原定于5月31日结束的301调查的豁免期限延长至8月31日。
本次调研重点聚焦于我国在技术转移及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政策。
美国所采取的延长期限举措,实际上是对其在中美供应链问题上的无奈妥协。
在面临高通胀压力、供应链混乱以及生产成本攀升的背景下,美国企业已纷纷向政府提出要求,呼吁其与中国缓和紧张关系。
此次推迟,恰好为美国提供了暂时的缓冲空间。
换言之,特朗普政府对华的策略呈现出打压与让步交织的复杂态势。
与此同时,美国在亚太地区大肆炫耀军力,中俄两国亦积极行动。
在东海,中俄国举行了盛大的联合军事演练。
此次演习涵盖了联合防空、反舰、反潜作战以及海上巡航等多个科目,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实战性强。
尽管本次军事演习并未直接提及美国,但其举行的时间和地点却极具敏感性。
特别是在美军航母在亚太地区频繁部署的背景下,中俄两国联合举行的军事演习无疑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
美国正承受着双重的压力。
原本预期通过军事部署对中国施加单方面的压力,然而,现在中国不仅加强了自身的防御,还与俄罗斯展开了协作,这使得美国陷入了被东西夹击的困境。
近期,美国针对中国的压力手段不断翻新,涵盖了航母部署、外交谈判、贸易禁令等多个方面。
尽管芯片封锁进一步加剧,但美国企业对中国代工的依赖状况并未改变。
此外,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政策持续收紧,导致多所美国高校表示不满。
在南海地区的巡航活动加强的同时,却频繁遭遇中国海空力量的近距离监视。
赫格塞斯曾放出狠话,随后三位部长联手出击,特朗普政府则采取了边打边谈的策略,美国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展现出强硬与焦虑并存的态势。
然而,事实却揭示了真相:稀土资源无法轻易放弃、航母的威慑力无法真正吓倒他人,同时经济又无法与中国分割开来。这些现实因素迫使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强硬的立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仅在坚守战略定力,而且持续提升自身的实力和拓展国际合作的领域。
若美国真心希望解决争端,最关键的是展现出诚意,而非依赖军事力量和言辞强硬来迫使他人妥协。
暂无评论内容